首页

艾丝女王免费专区

时间:2025-05-29 22:36:28 作者:“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与环境史研究-教学研讨会”在北大举办 浏览量:34989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胡默达)由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北京大学环境学院”)主办的“中国环境保护历程与环境史研究-教学研讨会”27日至2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环境科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就环境史研究、教学与“影像环保”课程展开交流研讨。

  北京大学“影像环保”课程全称“影像环保——科学、意识和行为变迁”,由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原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兼职教授贾峰与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张世秋联合开设。该课程创新性地将影像艺术与环境保护深度融合,整合历史学、法学、传播学等六大学科,构建“历史反思-科学突破-意识觉醒-文化传播-行动变革”五位一体的教学框架。

图为贾峰在研讨会上发言。潘旭临 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李振山在会上表示,北京大学环境学科自1972年创立以来,构建了“科学-工程-健康-管理”全链条学科体系,培养了大批复合型人才。2004年,贾峰和张世秋在北京大学首次开设的绿色示范课程“环境技术的市场化”,吸引了10余所院校的上百名博士-硕士-本科生参加,成为当时绿色教育示范的佳话。自2023年起开设的“影像环保”课程,继续以创新教学的方式,树立了环境教育的标杆。

  原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杨朝飞在主旨报告中回顾了从中国参加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历程,并通过“发菜的故事”,分析了国家、地方以及草原牧民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他认为,推进利益相关方的良性互动有助于解决好生态环境这一重大民生问题。

图为张世秋在现场发言。潘旭临 摄

  与会学者认为,环境科学研究需要跨学科视角、多领域交叉和多主体协作等创新性手段推动发展,开设“影像环保”课程,是进行高校环保教学创新实践的一次重要尝试。张世秋指出,环境问题研究较为复杂,需要跨学科视角应对。

  “环境史研究要集合环境、经济、传播等多方面力量。”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王利华表示,历史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均没有确定的边界,过去前者更多关注人的问题,现在两者应相向而行。

图为王利华在现场发言。潘旭临 摄

  会议还设置多个研讨单元。在地方经验交流环节,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原二级巡视员程伟介绍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在云南召开的背景和意义;山东省生态环境宣教中心原主任钟福生通过分享十年拍鸟经历,用多幅照片展示了中国生态治理成效。

  本次研讨会首日,与会人员观摩了“影像环保”课程,并参与了学生研究小组汇报会。据悉,该课程正在筹备制作慕课,以方便更多高校学生交流学习。(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随行兽医成彦曦介绍,到香港以后,他与随行饲养员同事将停留一段时间,与香港饲养团队深入交流并交接工作,为大熊猫适应新环境提供持续支持。

刘强东数字人直播首秀来了! 欧洲杯球票、电视空调免费送

黄埔后人忆往事:一块弹片陪父亲过了50多年

不仅农机装上了智慧大脑,在大田里,新安装的小型田间墒情监测站,通过空气、土壤温湿度监测仪,孢子捕捉仪等“北斗+智慧农业”设备,可以实时采集各项农业参数。

向拼搏致敬 为奋斗喝彩(亚运纵横)

浙江不仅留下了诸多名家行迹,皇家宫苑更汇聚了南北精英画师。明代知名的浙江籍宫廷画家众多,戴进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春耕图》绘农人扶犁扬鞭、叱牛春耕之景,笔法苍润,风格遒劲,既有南宋院体遗风,又有元人水墨画意。其劲健、雄浑的艺术特色影响了诸多画家,被奉为“浙派”宗师。一同展出的还有宫廷画家吕纪的《锦鸡山茶图》,画中梅花与山茶相映,锦鸡栩栩如生,巧妙的布局,加之细腻的设色与工笔技法,别开生面。

“为我们打开了更多了解中国的窗口”

2月14日,台方在厦金海域撞击大陆渔船,导致4位渔民死伤。两周来,民进党当局尚未就这一恶性事件道歉,也未公布事件经过相关影像。一些政客罔顾台海巡人员造成大陆渔民遇难的事实,一些说辞引起岛内有识之士强烈不满。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